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1VIP免费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1_第1页
1/5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1_第2页
2/5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1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西方边缘讨论的简单比较中西方边缘讨论的简单比较 【摘 要】边缘社会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热门讨论方向,在国内外目前都有比较深刻的讨论。文章即是在对国内外一些文献的研读中,发现和比较中西方边缘讨论的一些共性,并作出的一个简单的文献梳理,从文献中不难看出,边缘社会的形成大都离不开几个关键的因素,即文章所提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与族群认同。 【关键词】边缘社会;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族群认同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在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渔人误入森林,进入山中发现一个远离王朝统治的乌托邦式的村落,但在渔人出去后却再也寻找不到进入的路;而在其充满争议性的著作《不被统治的艺术》一书中,James C.Scott 也在所谓的佐米亚(Zomia)的高地区域找到了一块“桃花源”,并将生活在此处的居民视作躲避低地国家政治统治的逃离者,他们在这区域里有着与其躲避治理的目的,紧密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尽管陶渊明的文章并不能算作一篇学术性的论述,但对比两者不难发现,在两者的叙述中,有相似的因素促成了相似的结果或者说相似的一个处于边缘的世界:首先,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难被常人发现,正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使得统治者无法将权力的触角伸及此处;其次,它们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态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大的迁移或逃离多发生于动乱时期或者政治高压时期;最后,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的缘故,使得在此生活的人们逐渐成为不同于主流人群的族群,并拥有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当然,自秦汉以来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中国早在西汉时期便有了明确的华夏与四夷之分,因此中国的边缘地带有其历史悠久的复杂性,并深受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学术界多以近代形成的“民族国家”的视角来对高地族群进行分析,着重于强调国家的强权对于边缘社会较弱的控制能力,以及边缘社会与国家强权进行博弈时所实行的策略。 一、地理环境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形成边缘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在地理位置上该区域难以容纳大量人群居住。荷兰学者 Willem van Schendel 提出的“佐米亚”一词,用来指位于东南亚的大片山区,它们由印度、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中国西南等国家的边界高地区域组成,过去存在一些国家形式,但如今却与相邻的低地国家保持着一种对抗性的关系。实际上,不光是在山地区域,在草地、高原、丛林、甚至沙漠绿洲都有边缘社会的存在。相较于低地平原地区,这些地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