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下)】临床不合理用药实例评析【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下)】临床不合理用药实例评析 几种特别病情用药注意事项 西沙必利+抗抑郁药 病例:患者,女,48 岁,腹泻和便秘多年,交替反复发生,每日多次大量黏液稀便,常伴有腹胀、腹痛和烧心感。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 用药:阿米替林(20 mg,每晚 1 次)+西沙必利(10 mg,3 次/日)+乳果糖口服溶液(15 ml,下午服用)+乳酸菌素片(1.2 g,3 次/日)。 IBS 患者多有胃肠道动力学和精神方面的异常,同时接受促胃肠动力和抗抑郁治疗较为常见。西沙必利是一种全胃肠动力药,能选择性作用于胃肠壁 5-羟色胺受体,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进而促进胃肠运动。 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多为三环结构化合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两类抗抑郁药均会影响西沙必利的药物作用。 此外,西沙必利与抗抑郁药同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均能抑制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 P 450 同工酶,故两类药物合用会增强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促动力药用于胃黏膜脱垂症应分型 病例:患者,男,45 岁,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入院。 胃镜示:胃黏膜脱垂。X 线钡餐检查可见到龛影。 诊断:胃黏膜脱垂症。 用药:法莫替丁(20 mg,2 次/日)+铝碳酸镁咀嚼片(1.0 g,3 次/日)+多潘立酮(10 mg,3 次/日)。 胃黏膜脱垂症包括胃-十二指肠脱垂和胃-食管脱垂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用促动力药治疗胃黏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脱垂症,首先须确诊胃黏膜脱垂属哪种类型。 临床上常用的促动力药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等。若为胃-十二指肠脱垂,不宜用促动力药,以免加重症状,但对胃-食管黏膜脱垂者可应用促动力药,而不宜用解痉药。同时应注意,促动力药与解痉药的作用相反,不能同时应用。 解痉药治疗胸骨后痛苦未必适当 胃-食管反流患者因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食管痉挛,可造成胸骨后痛苦。正常人静息状态下,下食管括约肌保持张力性收缩(高于胃内压),从而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等是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解痉药,其虽然能减少胃酸分泌,解痉止痛,但同时减弱食管体和胃的蠕动,松弛下食管括约肌,使胃排空延迟,导致胃潴留,增加胃食管反流。因此,解痉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