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祖国的骄傲发布时间:2012 年 02 月 03 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又近春天。 对仍在“过年”余味中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亲情洋溢、希望满怀的时候。人们习惯在此刻见证一个悬念的揭晓:哪些人将会成为上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上又将倾听到怎样的人生故事? 今年,由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整整 10 年。2024 年参加此项评选投票的有近 7000 万人次,各网站统计的总票数高达 3.2 亿张。 相比其他众多“盛典”,这个评选的颁奖仪式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劲爆的歌舞,却成为普通中国人期待的一刻:故事直抵心灵深处,眼中噙满泪水。 一档节目、10 次评选,仅是载体。更重要的是,经由这一切,10 年中那些你我身边萌发、舒展、跳动的中国故事,构成了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 书写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 对广东的一位企业家陈日玲来说,《感动中国》中的故事与自己的人生交汇在一起:“2024 年,偶然在朋友办公室聊天喝茶时看到这个节目,一直看下来。” 从此之后,每年收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已成为陈日玲和朋友春节期间的固定约会。不仅如此,那天晚上,他的工厂会全部停工,因为他希望工人们也能观看这个节目。 《感动中国》走过的这 10 年,时代写就了激情澎湃的中国故事。 有恢弘的图景:202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刚跃上 10 万亿元台阶,而到 2024 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 47 万亿元。10 年中,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世博,从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灾难中挺起胸膛,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这一切,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制造者。然而,在壮阔、辉煌背后,关于中国人的群体记忆,关于中国人共同的精神世界,又该怎样书写?中国决策者、中国社会、中国媒体和普通中国人聚焦最多的是一个字:“人”。 围绕人本身,进展的路径在调校;关注人的命运,中国故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温度。 10 年,《感动中国》有 100 多位获奖人物和群体。 其中,有钱学森,这位在力学科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制造卓越成就的巨擘;也有刘丽,一位用微薄收入不遗余力资助贫困孩子的洗脚妹;有演艺明星成龙,也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有航天英雄杨利伟,也有“暴走妈妈”陈玉蓉;有张艺谋奥运团队,也有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还有更多的候选人,同当选者一样被人们赞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麦尚文博士曾对《感动中国》评选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