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方言看黔东南民族文化景观从方言看黔东南民族文化景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 15 个县。黔东南是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 35 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根据 20XX 年的统计资料,全州总人口 431 余万,其中汉族人口近 84万人,占总人口的 29%,少数民族人口有 347 余万人,占总人口的 71%。该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苗族侗族居住地,据 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调查显示,全国苗族人口共 739 万人,贵州有 368 万人,黔东南就有约 146 万人,而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分别有 155 万、89 万、50 余万、40 余万、20 余万、5万人;全国侗族人口共 250 余万人,贵州有 140 余万,黔东南就有 107 万人,而湖南有 75 万人,广西有近 30 万人,湖北有 5 万人。因此,黔东南可谓苗族、侗族的“大本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苗、侗历史文化的重镇。 黔东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区。由于苗、侗民族语言的深刻影响,她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西南方言的诸多特点。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文化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互为表里。透过语言或者方言,我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本文即从称谓、地名 、常用语汇几个层面来揭示黔东南文化的一些内容及特点。 一、称谓 称谓是表明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或者人物身份的名称,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别。称谓是一种文化符号,从中可以显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黔东南方言的称谓特点是汉语历史的遗留和地方特色的反映。我们以“崽”“爹”“客家”三个称呼语为例加以说明,其中“崽”和“爹”是保留汉语的历史用法,“客家”是地方特色反映。 有人说过:“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黔东南至今保留着古代、近代汉语的一些称呼习惯,如“爸、妈、爹、嬢、奶、崽、婆娘”等。“崽”是黔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东南广泛使用的一种称谓。它既可以用于亲属称谓,也可以用于非亲属称谓。普通话里“儿子”“女儿”分别称呼对父母而言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合起来时用“孩子”一词。但是,黔东南方言却不同,把 “儿子”称作“崽”,把“女儿”说成“女崽、妹崽、女、姑娘”,“大崽”指大儿子,“二崽”指“二儿子”,“满崽”指“最小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