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人用甲事物(源域)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目标域)的一种手段,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和心理体验,对人类爱情的讨论是人们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的隐喻非常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爱情隐喻进行评析,展现爱情隐喻不同的隐喻模式。 关键词:爱情隐喻;认知角度;隐喻模式 作者简介:谢杏珍,女,汉族,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讨论方向:英语教学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XX)-29--02 一、引言 传统修辞学理论认为,隐喻(Metaphor)是一种语言现象,运用在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是对词语的修饰或美化,把隐喻归于修辞学的范畴。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是人用甲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的一种手段,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 (唐雪凝 付宁,20XX:36) 。隐喻不是语言装饰性的转义,而是语言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隐喻性的 (冯晓虎, 20XX:108)。在隐喻中,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又称喻体和本体。一般说来,喻体用来说明本体,并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认知规律。从认知角度来说,人们通过隐喻把爱情具体化。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 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证明,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逐步进展的。鲁梅尔哈特(Rumelhart,1979:89)说:“当我们谈论抽象概念时,我们几乎总是从另一个具体的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中选择词汇。” 时间无疑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人类又深感时间之宝贵,如何表达? 于是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人们通常用已知的、比较熟悉的具体概念去类比一个未知的、比较生疏的抽象概念。那么,人们又是如何认知抽象的爱情的呢?先看例子: 爱情是一朵鲜花,但只有在事业的泥土中与理想的阳光下才能开得绚丽。 在例子中,爱情、事业和理想的关系用鲜花、泥土和阳光来比方,不仅给人以鲜亮的印象,还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爱情隐喻里有大量的源域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描述。我们以“→”表示映射,可以图示如下: 液体→爱情、 天气现象→爱情、 火→爱情 图示显示,通过映射在概念间建立关联,即以一种概念来建构另一种概念,将涉及液体、天气现象、火等概念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