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实例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以实例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从通过一节具体的实践课,试着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一般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团队沟通协作等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现通过案例《制作音乐效果——音频素材的加工与制作》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建立一个真实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关音频的猎取与加工的内容是比较陌生的,但同时也是新奇而又好玩的,在本课中,笔者选择了语文课中常见的诗朗诵的情境,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2.设计任务 任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大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模块,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本课中,设计的大任务是“制作《乡愁》配乐诗朗诵”,然后将之分解成以下小模块:①调节计算机录音设置;②利用 Windows 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录音;③简单剪辑录音文件;④搜索下载背景音乐;⑤混音。 3.分析任务 老师应先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给予引导,使学生最后能将任务中的知识点、操作重点都归纳出来,理清思路,制定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对任务的分析和老师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升。 对于“制作《乡愁》配乐诗朗诵”,老师提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配乐诗是由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