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例谈初中历史导入策略例谈初中历史导入策略 摘 要: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在导入环节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导入方式,以便在导入环节的几分钟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介绍了几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导入策略 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为教学活动开个好头,关键就在于老师导入策略的使用是否恰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新知识的讲解做铺垫等作用。因此,老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策略的运用。 一、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在历史课堂上,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不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激起学生对于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围绕相关知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引出新课内容。例如,在讲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师: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革命为什么没有取得胜利? 生:是因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等背叛革命,而共产党也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犯了严重的错误。 师:当时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它代表着谁的利益 ? 生:当时的国民政府是一个具有反动性质的政府,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阶级的性质。 师:在当时的环境下,各个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很多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都遭到了迫害,那么,我们英勇的共产党人有没有被反动派的恐怖镇压吓倒呢?这时候,幼年的共产党实行了哪些措施呢? 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不但回顾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 二、利用成语导入新课 在汉语中,很多成语是由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真实事件演变而来的,例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约法三章、三顾茅庐、破釜沉舟、闻鸡起舞、草木皆兵等,这些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悍,而且都为学生所熟知。因此,我们在设计历史导入环节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成语故事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