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2 实验版 核电入门 提高 设计 包含 mox 反应堆 写在前面(PS:有点像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的边上》的感觉) 接触 IC2 也有一段时间了,开始的时候单机开创造,熟悉了 IC2 中的一些机器后,开始玩生存,IC2 带给了我很多乐趣,不过时间是把杀猪刀,斩去了我对 IC2 的满满的基情 (再也不搞基了),而且发展到中后期,电力短缺问题日显严重,于是乎走向寻找各种 IC2 扩展mod 道路,比如高级太阳能呀,高级风电之类的,虽然逞了一时之快,但是无脑的挖矿合成显然违背了 mod 的初衷——乐趣,回过头来仔细研究 IC2,发现 IC2 的精华部分不是别的,正是许多人不敢碰触的核电。写这个帖子,主要是为了帮助还在核电外徘徊的各位接触核电,同时为现在还在 Copy 别人设计的核电站的朋友提供一套理论指导方案,在本帖的尾部,我还会分享一些我自己设计的核电跟大家交流,帖子我会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插一句:为了发帖,我今天上传了头像,哈哈,工科男讲求实际,不喜欢整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要是这个帖子火了,没头像也不好看,随手百度了个我的偶像 L 的头像。 目录 一、前期知识储备和工具 二、IC2 实验版核燃料与核电元件介绍 三、设计的方法 四、反应堆设计实例 一、 前期知识储备和工具 核裂变过程中,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链式反应,简要的来说,过程如下:在裂变的过程中,一个铀吸收一个中子后,会分裂成其他小质量的元素,与此同时,还会放出中子,平均每个铀原子裂变时会释放出 2.5 个中子,每一个铀原子分裂后,产生的多余的中子又会和其他的铀反应,导致裂变的原子数呈指数增加。 IC2 中对这样一个现象进行了简化,每一个铀棒在反应时,会向四周发射中子,如果两个铀棒相邻,那么铀棒 A 发出的中子被铀棒 B 接收,铀棒 B 发出的中子也同样被铀棒 A 接收,这样,每根铀棒的反应次数=原本的反应次数(1)+吸收周围铀棒释放的中子反应的次数(1),最终的反应次数是 2,总发电量会提高,当然同时产生的热量也会增加(而且增加得更快),当核燃料棒周围有多个燃料棒时,也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叠加。 梳理一下:如果以单个燃料棒的发电量为基准 1,那么 2 个放在一起的燃料棒的发电量就是 4,平均下来,每个燃料棒的发电量变成了 2,燃料棒的效率就变高了,叠加更多的燃料棒时,效率就会更高。 还有一种情况:燃料棒周围是中子反射板,中子反射板把燃料棒发出的中子反射回去,燃料棒吸收了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