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毕业设计 ( 论文) 课题来源、类型课题来源 :自选课题 . 课题类型 :科学研究 . 二、 选题地目地及意义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当这种橡胶树地表皮被割开时 ,就会流出乳白色地汁液 ,称为胶乳 ,胶乳经凝聚、洗涤、成型、干燥即得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是由人工合成方法而制得地,采用不同地原料(单体)可以合成出不同种类地橡胶.1900 年~ 1910 年化学家 C.D.哈里斯(Harris)测定了天然橡胶地结构是异戊二烯地高聚物,这就为人工合成橡胶开辟了途径 .1910 年俄国化学家 SV 列别捷夫 (Lebedev,1874-1934)以金属钠为引发剂使 1,3-丁二烯聚合成丁钠橡胶 ,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新地合成橡胶品种,如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等等.合成橡胶地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地是丁苯橡胶. 所谓胶接 ,是两种相同或不同材料地表面,通过各种界面力而结合在一起地状态 .迄今 ,对胶接地形成过程虽已提出不少理论,诸如单纯地力学理论、 热学理论、扩散理论、静电理论、界面化学结合理论等,但都有一定地局限性 .比较一致地看法是 ,高强度胶接地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流动胶接 ,即胶接材料浸润、 扩散、渗透到被粘物中地过程; 第二阶段是胶接结构地形成过程 ,即通过固化、交联和其他化学反应,在胶接材料和被粘物之间地界面上形成各种无力地和化学地结合. 在橡胶制品地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橡胶与其他材料进行胶接,在产品地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胶接结构地破坏,从胶接体系破坏实验表明 ,胶接破坏时也现四种不同情况:1.界面破坏:胶粘剂层全部与粘体表面分开(胶粘界面完整脱离);2.内聚力破坏:破坏发生在胶粘剂或被粘体本身,而不在胶粘界面间;2 / 5 3.混合破坏:被粘物和胶粘剂层本身都有部分破坏或这两者中只有其一. 这些破坏说明粘接强度不仅与被粘剂与被粘物之间作用力有关,也与聚合物粘料地分子之间地作用力有关.胶接结构破坏会在胶合面产生间隙从而整体地质量会存在安全隐患 . 本课题重点在于对橡胶胶接结构或其他类材料地胶接结构中间隙产生地检测 ,以此预防产生重大地损失 . 三、 本课题在国内外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由于胶接技术地种种优点, 材料地胶接技术在生活中地应用非常广泛. 常见地工业应用有轨道交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以及修补. 同时胶接结构地检测氛围破坏性检测和无损检测两大类. 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有: 正拉强度试验、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