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VIP免费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_第1页
1/5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_第2页
2/5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_第3页
3/5
欢迎阅读应用技术中国茶 叶加工 2009,2,23(2) :38-39 武夷岩茶 (大红袍 )传统制作工艺技术王文宗李春玲陈诗玲( 厦门茗福贸易有限公司厦门361009) 摘要:2005 年武夷岩茶 ( 大红袍 ) 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 年 9 月,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我国新一轮“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申请材料,以武夷岩茶( 大红袍 )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列入其中。此次申报“中国鸟龙茶制作技艺”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我国传统手工类,也是茶类第一次申报。而且,武夷岩荼( 大红袍 ) 近年来在八闽内外销量迅速扩大。本文结合企业生产加工,将其传统制作技术要领作一介绍。关键词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技术武夷岩茶 ( 大红袍 )传统制作工艺:鲜叶 ( 中开面采 3-4 叶) 萎凋( 晒青、晾青、二晒二晾或加温萎凋 ) 一做青 (摇青、做手 ) 一杀青初揉一炒熟一复揉一水焙( 毛火) 一掮簸凉索毛拣足火一 ( 团包 ) 一炖火毛茶。共十几道工序,生成了武夷岩茶( 大红袍 ) 独特的品质特征:条索卷曲肥壮,色泽乌润而碧绿,俗称“青蒂、绿腹、蜻蜒头”;香气馥郁幽雅 ( 岩骨花香 ) 、滋味醇厚甜滑,饮后齿颊留香,独具“武夷岩韵”。汤欢迎阅读色橙红明亮, 叶底柔软碧黄, 红边明显, 为乌龙茶名贵品种之一。 所谓“武夷岩韵” ,笔者认为:这是武夷山特定地域环境所产生形成最核心的香、味品质特征。1 鲜叶采摘采摘标准是待新梢生育均臻成熟,呈驻芽(俗称中开面或小开面,即第一叶伸平而第一叶面积小于第二叶) 采 3~4 叶及对夹叶。 如果采摘过嫩, 条索瘦小,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苦涩,品质差;如果采摘过于粗老,纤维素老化,果胶物质少,条索粗松,色泽枯燥,香味必然粗淡,所以采摘过嫩过老的鲜叶原料均不能制造出品质好的武夷岩茶 ( 大红袍 )。2 萎凋 (晒青、晾青,二晒二晾或加温萎凋) 2.1 晒青 ( 日光萎凋 ) :是传统和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将鲜叶薄匀的摊放在水筛上,平排置于晒青架上,让鲜叶均匀地接受日光作用,用光能和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萎凋过程,其间轻翻一次,两筛并一筛,使晒青更加均匀,操作时手势要轻、细致,不损伤叶子,否则叶子先期发酵,产生“死青”。晒青不仅是蒸发部分水分,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晒青场所要通风,日光需斜射。晒青时间长短依鲜叶含水量,日光强弱,气候环境不同而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