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儿童学习视野下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堂活动儿童学习视野下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堂活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紧扣本体,解读教材蕴含的课程内容;立足儿童,确定明晰的教学内容;聚焦目标,设计适宜于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形象感知——揭示规律——迁移训练”的语言实践平台,从而丰富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培育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走向言语智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本体性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XX)20-0027-0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育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简述,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所谓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质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独担的,而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紧紧抓住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培育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走向言语智慧。下面以《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为例阐述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堂活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紧扣本体,解读教材蕴含的课程内容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在重返“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的哥廷根后写的一篇奇特的散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德国变化很大,“漂亮”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紧扣本体,解读教材蕴含的课程内容,发现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奇特 季先生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