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VIP免费

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_第1页
1/6
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_第2页
2/6
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 李东华,山东人,1971 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讨论部。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讨论。出版有长篇少年小说《征程》、《薇拉的天空》、《男生向左 女生向右》、《远方的矢车菊》等四部。1998 年,组诗《亲情》获第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儿童诗《十四岁》、童话《枫叶女孩》、《竹精灵》曾分获20XX、20XX、20XX 年《少年月刊》“优秀作品”奖。20XX 年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 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有了长足进展。这与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观念认识的深化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们都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要尊重儿童、贴近儿童,在这种创作思想的影响下,一大批将当代少年儿童生活描写得情趣盎然的“欢乐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儿童文学红红火火的局面。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却总让人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诚然,现在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读者爱读了,销量上升了,但真正对儿童有所启迪,对其成长有所助益的作品又有多少呢?取消深度,追求欢乐,这固然迎合了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但一种无意义的沮丧和责任感缺失的焦虑,却成为笼罩在儿童文学上方的乌云,让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是这些年来非常走红的儿童文学作品。客观地讲,她的作品健康明朗、通俗易懂,对吸引孩子们亲近阅读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对这种创作倾向的模仿蔚然成风,在不断的跟风和强化中,过分追求作品的好读、好玩,成为风尚,最后这类作品变成了淘气捣蛋、滑稽搞笑的简单故事。对这种现象,刘绪源先生发表在《中国儿童文学》上的《试说杨红樱畅销的秘密》一文进行了分析。他把杨作和一些世界经典作品进行了比较,诸如意大利万巴的《捣蛋鬼日记》、瑞典林格伦的《疯丫头玛迪琴的故事》,比较之后,刘先生认为杨红樱的作品只是畅销书而非文学书。他说:“她(指杨红樱)的笔下只有故事,那种编的很匆忙的淘气捣蛋鬼的故事。除了淘气捣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没有如《捣蛋鬼日记》中那样极丰富的弦外之音,也没有任何堪称精致的谋篇布局。”刘先生的结论是否有失偏颇暂且不说,但他确实是切中了我国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尤其是儿童长篇小说创作的弊端,那就是创作难度和深度的缺失。刘先生把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关键,还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化”和“成人经验”的平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