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诗经》的作者关于《诗经》的作者 《诗经》由于是通过采集汇编成书,而当时对著作权又不甚重视,以致使各篇作者一直处于云遮雾罩中,难见庐山真面目。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诗序》那里,这些似乎大多不成问题。例如《关雎》,《诗序》说:“后妃之德也”;《葛覃》,《诗序》说:“后妃之本也”;《卷耳》,《诗序》说:“后妃之志也”;《七月》,《诗序》说:“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鸱鹗》,《诗序》说:“周公救乱也”……在《诗序》看来,《诗经》的作者并不成问题,至少是可以寻得出大致身份的——其中以王公贵族大臣或后妃居多。《诗序》的这种推断或推断方式,遭到古往今来的不少学者(特别是现代学者)的猛烈批判。现代学者中,以郭沫若对《诗序》关于《诗经》作者的看法批判最力。他在《十批判书·古代讨论的自我批判》(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里这样写道: 《诗》三百篇的时代性尤其混沌。 《诗》之汇合成书当在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而各篇的时代性除微小部分能确定者外,差不多都是渺茫的。自来说《诗》的人虽然对于各诗也每有年代规定,特别如像传世的《毛诗》说,但那些说法差不多全不可靠。例如《七月流火》一诗,《毛诗》认为“周公陈王业”,讨论古诗的人大都相沿为说,我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但我现在知道它实在是春秋后半叶的作品了。就这样,一悬隔也就是上下五百年。 陈子展也有相似的看法。他在《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一书里说:“凡诗一首,必问作者为谁?作者在何时?作者在何地?为何而作?《诗》三百中经《序》指明者大部不甚可靠。” 蒋伯潜、蒋祖怡在《经与经学》(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 年版)一书里亦对《诗序》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传统观点持批判态度,认为“大多数是揣度之辞,不能信以为实”。他们特别举出《关雎》与《卷耳》两首诗作为批判的靶子。二蒋认为,《关雎》明明是一首写恋爱成功而结婚的诗,“可是《诗序》偏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雎》,后妃之德也’,‘《关雎》乐得贤女以配君子’,以为是后妃所作;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宫中人所作,君子指文王,淑女指文王之后‘太姒’;《鲁诗》《韩诗》之说,则又谓系刺后妃失德,君王晏朝而作;余如张超《诮青衣赋》以为是毕公所作,罗泌《路史》以为是暴公所作,皆云当周康王时。王应麟《困学纪闻》又谓是周宣王时人作,而皆以为是刺诗”。只有清人崔述《崔东壁遗书》之《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