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口欠退税成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成因 近年来,出口欠退税形成的隐形财政赤字,再度成为困扰财政的一大问题 。此类问题过去也曾经发生过。1994 年,实行新税制的当年就出现了出口欠退税问题,当时实行了两个措施,一是财政向银行借款,解决陈欠;二是接连两次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解决新欠,综合平均退税率由 16.3%降至 8.3%.这两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问题。1999 年以来,国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将综合平均出口退税率提高到 15%左右之后,又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欠退税问题。这说明,上次实行的措施也只是临时解决了财政的问题,只是治标而未能治本。这就不能不使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形成出口欠退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现行增值税分配体制上探究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仅仅作为一管之见。 一、出口退税指标管理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 要寻找产生出口欠退税的原因,必须首先分析出口退税是如何安排的。在现行出口退税管理体制下,出口退税规模是严格受预算安排控制的,而出口退税的预算安排,又是根据国家进展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调高出口退税率等),通过测算而得出的。因此,出口退税规模安排的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是否合适,假如这一规模在安排上过于保守,就会出现退税缺口(欠退税),反之,就会出现退税盈余。但是,外贸出口的实际增长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国际市场的形势是难以准确估量的,同时,就主管部门而言,做计划的心理也总是宁愿保守一些,留有余地。因此,外贸出口规模的安排总是不准确的。 可见,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指标是根据外贸增长年度计划算出来的,是个算账数;而出口退税则是一项税收制度,税务部门在具体执行这项制度时,是按实际发生的数额进行操作的。由于算账与实际总是存在差距,从而也导致出口退税预算安排规模或缺或盈。自 1994 年实行新税制以来,这两种情况都曾交替出现过。 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连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使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标与实际发生的出口应退税数额发生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大量出口欠退税款,也由此而产生了财政隐形赤字。由此可见,纳入预算管理的出口退税指标不太科学,难以做到完全与实际相吻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出口退税指标。 从国际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来看,对出口产品都是实行零税率,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