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制造良好的室内微小气候 微小气候制造良好的室内微小气候 微小气候 国家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新风量四大物理指标。这些指标既保证了一定的热舒适性,又考虑到节约能源的要求。 工作室、居室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内微小气候和个体对其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这里的室内微小气候,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和新风量。很难想像,在空气污浊、高温、高湿和空气流动性差的环境中,人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通常室内微小气候既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又与人体体温调节关系密切。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对室内微小气候的几项内容进行调节,不仅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热平衡和主观的舒适感,还能确保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污染物(如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释放和排出。 空气温度 微小气候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空气温度。人体在代谢和生活过程中,要不断与室内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由于人体对温度较为敏感,而生理调节极为有限,假如体温调节系统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会影响人的神经、消化、呼吸和循环等多系统的稳定,降低抵抗力,增高患病率。 空气温度在 25℃左右时,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最高;低于 18℃或高于28℃,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如以 25℃时的工作效率为 100%,则 35℃时只有50%,10℃时只有 30%。对夏热冬冷地区的调查表明,夏季空气温度不超过28℃时,人们对热环境均表示满意;28~30℃时,约 30%的人感到热,但很少有人感到热得难以忍受;30~34℃时,84%的人感到热,14.5%的人感到热得难以忍受,无法在室内居住;超过 34℃时,100%的人感到热,42%的人会感到难以忍受,室内不能居住。此外,卫生学讨论表明,气温在 30~40℃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为 18℃时,5%坐着的人感到冷;温度低于 12℃时,80%坐着的人感到冷,而且有人冷得难受,不能坚持久坐,活动着的人也有 20%以上感到冷,室内可居住性很差,有损健康。卫生学将 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 舒适的室内温度因季节不同而异,考虑到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能源,《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夏季有空调的场所为 22~28℃,冬季有采暖的场所为 16~24℃。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温相差很大,情况复杂,因此,该标准只对夏季有空调和冬季有采暖场所的室内温度作了规定,对于其他场所的空气温度标准,建议为: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