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作文训练不必“谈仿色变”初中作文训练不必“谈仿色变” 近年来高考、中考作文评卷不断加大对套话作文的打击力度, 20XX 年和20XX 年全国 18 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别有 10 份试卷在作文要求中规定“不得套作”,有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在评卷时给予压制。各地中考作文也纷纷跟着高考走,加入“不得套作”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不敢再指导学生仿写,大有“谈仿色变”之感。甚至有人认为作文不必指导,这样才能写出真情作文来。但笔者认为,初中作文训练不必“谈仿色变”。 一、仿写是现实的需要 仿写不等于套作。 仿写是模仿。古人谓学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真正的仿写不应只停留在“偷字”这一层面上,而应是“偷意”乃至“偷气”,最终“得意忘形”化为己有。因此,仿写是对他人作品进行内化、吸收后的再创作、再制造的过程。 套作则是抄袭,是学生直接或变相地抄袭别人的作文。前几年高考、中考作文卷中有些考生很喜爱套用烂熟的历史材料,一段苏轼,一段屈原,一段李清照,事先做好准备,临考时就套用现有材料,套用现有结构,然后根据文题在开头结尾略加修改。整篇文章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脱离自己的生活,意假情虚。这种套话作文不能列为仿写。 仿写是现实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获得完美的原料并把原料写成文字的过程。大部分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还不知道怎样写作。不妨先来看看刚入初中的学生谈到写作时的一些真实的感慨: 学生甲 每次写作文我都是刚开始时不知从何下笔,后来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凑足字数牵强上交。 学生乙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积累的素材也不少,但是,就是写不好作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看到作文题目就发愁,妈妈说我这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 学生丙 我最大的问题是每次作文我都不知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中心突出,语言生动。 “积累—理解—消化—运用”,体现了学生写作的一般规律,也说明写作应是有梯度的。中学的起始阶段,作文首先应教给学生的是基本的法律规范,比如文体的法律规范、语言的法律规范、表现手法的法律规范。学生了解了法律规范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学习法律规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仿写。 套话作文的根源,可能就在于少了法律规范。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高考、中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