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_被临床广泛引用的剖宫产术式是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_被临床广泛引用的剖宫产术式是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指导站28 例剖宫产术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出血及休克的发生率、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阴道产(P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是目前临床上解决产科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各种并发症也不断增多,其中产后出血为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 2%~3%,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健康。[1]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狠,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目前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对本指导站 20XX 年 1月至 20XX 年 11 月近 3 年的剖宫产产后出血 28 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 70%,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全麻过深使子宫肌肉松弛,滞产使产妇过度疲劳、衰竭使宫缩无力,子宫过度膨胀、失去弹性、影响子宫收缩,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裂伤;凝血机制障碍: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再障等等。笔者认为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手术率、积极鼓舞阴道分娩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最根本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本指导站 20XX 年 1 月至 20XX 年 11 月剖宫产产后出血 28 例,产妇年龄21~40 岁,平均 27 岁;孕周 33+6~42+6��� � 周,平均 38 周;初产妇 19 例,经产妇 9 例。有 1 次剖宫产史者 5 例。有剖宫产指征 20 例,无剖宫产指征 4 例。手术麻醉除 1 例为局部麻醉,其余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肌瘤剜除术 2 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出血 500 ml 者称为产后出血。产时及产后 24 h 内出血量 1000 ml 者为严重产后出血。采纳容积法和目测法相结合测定产后出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纳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 28 例患者均给予宫缩剂和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中 3 例输血。28 例中 18 例经上述治疗后出血停止,治愈出院。9 例 B 超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者,有 1 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