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叶灵凤《读书随笔》漫谈叶灵凤《读书随笔》漫谈 陈媛 摘 要:叶灵凤在文学史上是一位处于边缘的作家,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文学史论著都将他忽略或者一笔带过。20 世纪 80 年代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让叶灵凤重回读者的视野之中,但讨论的重点仍是他的小说创作。1988 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共三集),这些书话散文使读者深化了解到叶灵凤另一面的才情。 关键词:叶灵凤;《读书随笔》;书话散文 一、人生的伴侣 《读书随笔》顾名思义,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有感而发,随性而作,大多数是书话散文。读叶灵凤的随笔,第一印象便是叶灵凤对书籍的态度。叶灵凤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藏书家,但他更喜爱称自己为爱书家。在这些随笔中,他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于书籍收藏和阅读的热爱。他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他的住所不窄,厅里是书,就像是人在书中,不仅四壁图书,连中央之地也受到书的侵略,被书籍进展了一些占领区了”。[1]但他对书的热爱不仅停留在数字上,而是将读书视为自己的灵魂伴侣。 叶灵凤有不少随笔记录了他买书的过程以及各种书店的介绍。因为他从学生时期就爱买书,对上海的旧书店尤为熟悉。在他经济并不宽裕的时候,他也有各种渠道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书。他常常买书,并不是追求数量,而是将书的收藏视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对藏书颇有心得,认为只追求藏书的数量或版本的格式并不是真正的藏书,“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宽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2]对他来说,书籍不仅仅是收藏品,而是如同挚友一般的存在。在《重读之书》中,他就称重读一遍读过的书,就像是与多年不见的旧友重逢。在《书斋趣味》中,他将自己的书斋比作避难所,“对于人间不能尽然忘怀的我,每当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便将自己深锁在这间冷静的书斋中,这间用自己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心血筑成的避难所,随意抽下几册书摊在眼前,以遣排那些不能遣排的情绪”。[3]而书籍也如他的朋友一样,和他产生感情的共鸣。 书籍和叶灵凤的人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叶灵凤总是在书中感悟人生,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在书中。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通过读书便可以排解。书斋维持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我们也能从他的文字上感受到书给人带来的力量。在他的笔下,书籍不是物品,而是可以和我们对话的“人”。正因他将读书视为和朋友沟通,因此他谈论书籍的随笔平和自然,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