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策略探析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策略探析 摘要:为更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成语故事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扎实掌握历史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成语故事的主要做法,以期为历史课程教改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成语故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XX-9214(20XX)04-0066-01 举世闻名、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是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富有深刻含义的中国成语故事又尤为能够使每一个当代人记忆犹新、朗朗上口。从一个成语中,总能学习到一段历史,这为初中历史课堂带来了运用成语故事教学的有益启示。事实上,在包罗万象、内容复杂的历史知识面前,13 至 15 岁的初中学生常常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但他们常怀有一颗好奇、向上的心,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而且不少成语蕴含有丰富的历史典故,具有很高的教学意义,历史老师若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巧用,必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复杂的史实、概念和规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显著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成语故事的主要做法,以期为历史课程教改提供借鉴和思考。 1.合理运用成语故事以丰富历史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成语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老师应当在历史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中科学选择相关度更高的成语,并巧妙衔接。 课前,老师先结合实际教学搜索和查询相关的成语,并从初中生实际特点出发,确定若干个成语,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引入记录,以教学“商鞅变法”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例,笔者通过“立木为信”这一成语引出本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西周灭亡》一课我们已经学完,同学们对‘烽火戏诸侯’的成语是怎么理解的呢?”随后,同学们围绕这一成语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讨论。 课中,老师则要注重挖掘所引用成语的具体内涵,并结合一些典故,让学生分组讨论。仍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笔者先介绍了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历史事实,然后向学生详细解读了“烽火戏诸侯成语”的历史故事:在与商鞅通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