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 MRPII 和 ERP 一 基本定义 1.1 MRP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是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料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换句话说, 要使计划做到在需用的时刻所有物料都能配套备齐,而在不需用的时刻又不要过早地积压,从而达到减少库存量和占有资金的目的。 通俗地说,MRP 是一种“既要降低库存,又要不出现物料短缺”的计划方法。这也是国外 “生产与库存管理”的原始含义——就是说,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保证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控制库存是为了降低成本。 1.2 MRPII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是在MRP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物流和资金流统一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系统。 1.3 ERP ERP(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II 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统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二 MRP 的发展 MRP 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作为一种库存定货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 阶段。 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 阶段(Closed-loop MRP)。 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II 阶段。 企业资源计划——ERP 阶段。 表 2.1 说明了MRPII 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生产管理技术发展的关系。 2.1 从订货点法到MRP 早期的物料库存计划通常采用定货点法,它始于30 年代初期。定货点法是一种使库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库存补充方法,物料逐渐消耗,库存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个时刻,剩余的库存量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定货所需要的时间(定货提前期),就要下达订单 (定单的含义包括加工单和采购单两方面)来补充库存,这个时刻的库存量称为订货点。 定货点=定货提前期起始时的库存+安全库存量 定货点法只适用于稳定消耗的情况,对于需求量随时间变化的物料,由于定货点会随消费速度的快慢而升降,无法设定一个固定的定货点。定货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交货日期,因此往往会造成较多的库存积压。 表 2.1 MRPII 和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的生产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