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P 技术进展和华环MSAP 典型应用案例 1.MSAP 标准和技术发展概述 1.1 MSAP 技术产生背景 城域传输网一般采用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随着SDH/MSTP 技术的成熟,大型城域网的汇聚层以及中小型城域网的骨干汇聚层多采用SDH/MSTP 环网形式组网。作为技术上的自然延伸,城域接入层采用SDH /MSTP 设备,应该是理想的选择。但是,由于接入层业务量小而数量众多,对价格十分敏感,因此除了在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小容量SDH/MSTP 环网外,大多数城市的接入层网络仍然以星型连接的PDH 光端机为主,运营商大客户也大多采用了PDH 方式接入。如果大客户需要其他业务比如以太网业务和V.35接口业务,则多采用增加协议转换器的方式实现业务接入。 为了在第一时间接入大客户,大量的PDH 设备以及各种协议转换器等设备以点对点的组网方式应用在城域传输网边缘。这种接入方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例如:PDH光端机组网单一,光口没有统一速率标准等,这些问题都给整个网络的后期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不便与障碍。 因此,许多运营商已经开始限制PDH 系统在电信网络上的大规模使用,部分运营商的PDH 系统已经开始退网。运营商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或解决方案,既具有原有方式的低成本、快捷高效的优点又能克服标准不统一、维护难度大、服务质量低的缺点。MSAP 就可以很好的适应这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 Mu lti-Serv ice Access Platform)主要是定位于传输网接入层的技术,融合了现有的SDH, MSTP, PDH,以太网等各种技术, 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提供TDM 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汇聚和传输,从而快速低成本实现运营商的大客户接入等各种应用场景,可提供E1/V.35租用线和专线业务以及以太网专线业务,并且提供统一的网管平台。MSAP 系统一般分为局端设备,用户端设备和网元管理系统等三个主要部分。 1.2 MSAP 技术标准现状 国际上目前没有关于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 Mu lti-Serv ice Access Platform)的具体的技术标准,国内的标准化组织CCSA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正在展开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虽然相关的国家标准没有制定,但是中国的运营商根据自己的需要均制定了相应的MSAP 企业规范。 早在2008年中国联通(原中国网通)就已经制定了《中国网通MSAP 设备技术规范》,成为行业内第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对于统一MSAP 技术标准和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 3月中国电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