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 液 I—溶 菌 液 : 溶 菌 酶 : 它 是 糖 苷 水 解 酶 , 能 水 解 菌 体 细 胞 壁 的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肽 聚 糖 中 的 β-1,4 糖 苷 键 , 因 而 具有 溶 菌 的 作 用 。 当 溶 液 中 pH 小 于 8 时 , 溶 菌 酶 作 用 受 到 抑 制 。 葡 萄 糖 : 增 加 溶 液 的 粘 度 , 维 持 渗 透 压 , 防 止 DNA 受 机 械 剪 切 力 作 用 而 降 解 。 EDTA: ( 1) 螯 合 Mg2+ 、Ca2+ 等金属离子, 抑 制 脱氧核糖 核酸酶 对 DNA 的 降 解 作 用 ( DNase 作 用 时 需要 一定的 金属离子作 辅基) ;( 2) EDTA 的 存在, 有 利于 溶 菌 酶 的 作 用 , 因 为溶 菌 酶的 反应要 求有 较低的 离子强度 的 环境。 2. 溶 液 II-NaOH-SDS 液 : NaOH: 核酸在 pH 大于 5, 小 于9 的 溶 液 中 , 是 稳定的 。 但当 pH>12 或 pH<3 时 , 就会引起双链之间氢键 的 解 离而 变性。 在溶 液 II 中 的 NaOH 浓度 为 0.2mo1/L, 加 抽提液 时 , 该系统的pH 就高达 12.6, 因 而 促使染色体 DNA 与质粒 DNA 的 变性。 SDS: SDS 是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它 主 要 功能 有 : ( 1) 溶 解 细 胞 膜上的 脂质与蛋白, 因 而 溶 解膜蛋白而 破坏细 胞 膜。 ( 2) 解 聚 细 胞 中 的 核蛋白。 ( 3) SDS 能 与蛋白质结合 成 为 R-O-SO3-…R+ -蛋白质的 复合 物, 使蛋白质变性而 沉淀下来。 但是 SDS 能 抑 制 核糖 核酸酶 的 作 用 , 所以在以后的 提取过程中 , 必须把它 去除干净, 防 止 在下一步操作 中 ( 用 RNase 去除 RNA 时 ) 受 到 干扰。 3. 溶 液 III--3mol/L NaAc( pH4.8) 溶 液 : NaAc 的 水 溶 液 呈碱性, 为了调节 pH 至 4.8, 必须加 入大量的 冰醋酸。 所以该溶 液 实际上是 NaAc-HAc 的 缓冲液 。 用pH4.8 的 NaAc 溶 液 是 为了把 pH12.6 的 抽提液 , 调回 pH 至中 性, 使变性的 质粒 DNA 能 够复性, 并能 稳定存在。 而 高盐的 3mol/L NaAc 有 利于 变性的 大分 子染色体DNA、RNA 以及 SDS-蛋白复合 物凝聚 而 沉淀之。 前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