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式波尔多液,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一,严重的减产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病毒病、病毒病、病毒病、病毒病、病毒病。第二节真菌病害一、马铃薯晚疫病、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病原: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以上、一°C 条件下,有利于抱子囊的形成,冷凉一°C,保持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一°C,持续一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C 左右,相对湿度高于%持续小时以上,夜间,°C,叶上有水滴持续一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一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一、合作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