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书——《中国历史的教训》感悟: 作风问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若内心没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就是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除了奢侈享乐、消极腐败,又怎会有别的人生乐趣?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誓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又怎能让这样的干部掌握国家命运?干部作风问题折射出的深层问题,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碎裂,是毁灭;从内部打破,则是孵化,是新生。”自十八大以来,从省部军级130 名“大老虎”落马到成千上万县市处以下甚至村书记“小苍蝇”的打落,八项规定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划开 “四风”等沉疴毒瘤,而随后颁布的“史上最严党纪”更是直指作风问题,把一些遮遮掩掩、模棱两可的违纪行为也做了严肃的定性。《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以特写镜头放大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公职人员的奇异形象,有的伟大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细致爬梳史料,鲜活有趣, 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 纪检干部以笔为刀,真实勾勒千百年来中国吏治的历史影像,浓缩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24 篇感悟文章,对中国历史不断叩问与省思,书写了纪检干部对勤廉奉公目标、对光明大道的追寻。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 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 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 都念到 6300 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 当场叫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 16500字到结尾, 茹太素提了五条工作建议, 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四条。事后朱元璋苦笑说:“当大臣不容易,当皇帝又容易吗?我需要的是接地气、解难题的意见建议, 可明明 500 字就能说清楚, 这老茹偏要整一大堆没用的, 真耽误事。”一直有人对朱元璋暴打茹太素有看法。对下属一不合意就动手, 作风确实简单粗暴,但了解背景后,对事情的理解会更全面。朱元璋定都南京时, 新政权面临大量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内外形势都很严峻。战后社会经济凋敝,土地不均,农业基础设施阙如;饥民遍野,人口数量下降;各业不兴,社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