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304)一、培养目标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2 .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和 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5.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研究方向1. 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2. 武术文化与教育的研究3. 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的研究三、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 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 年。四、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 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 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 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2 .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