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模式 导言: “晋江模式”是泉州市、福建省乃至国家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一笔重要的实践成果。“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并称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其中“晋江模式”是目前唯一以县域经济为主体形成的模式。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集聚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将可能为我国县域城市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本。 “县为国之基,民乃邦之本”,从秦设立郡县制以来,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单元,虽历经 2000余年,郡县的设置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条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郡县治,天下安”。我国目前有 2000多个县及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90%,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70%。一个县域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怎样通过企业积聚来推进工业化,进而科学务实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大命题。 企业是连接人口个体与社会的枢纽,同时亦是连接人口个体与城市的关键纽带。因此,要想深入彻底地弄清城市发展的规律,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不能忽视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对于城市发展中这种由于制度因素引起的企业的变迁和集聚以及由于制度因素引起的城市兴起和发展中的企业集聚问题,特别是以一个县域为单位的城市化路径及制度研究,目前却还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 “晋江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合作趋势的不断扩大,晋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原有的一些先发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晋江模式”能否和怎样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成为加快晋江现代化进程必须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2008年 10月,当我进入晋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进行科研课题选择时颇费了一番思考。我曾经较长时间在政府机关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硕士及博士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区域经济和企业管理,我想结合自己比较熟悉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运作等相对优势,以“晋江市企业积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路径研究”作为博士后课题进行一些研究。我希望以晋江——一个县域的城市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角度入手,探究企业集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在动因和规律,进而深入揭示一个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奥秘,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序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