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 1 、 桃园结义(1 回)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 、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 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1 )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2 )、杀吕伯奢一家(4 回)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 )、曹操杀粮官王垕(1 7 回) 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 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4 )、代人捉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 2 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5 )、曹操“梦中”杀人(7 2 回)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 ”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