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10107-1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时 数:288 学 分 数:16 执 笔 者:蒙金含 湛 芬 编写时间:2004 年8 月 叶 露 汪泰陵 《先秦两汉文学》(蒙金含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文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先秦两汉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阐述了文学的起源、文体的诞生、作品的创作、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可以说,学好《先秦两汉文学》,是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过上古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情况,熟悉上古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经典作品,培养他们学习、了解、和分析各种作家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基本方法,为中文师范专业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古文功底,并训练师范专业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理解早期文学的存在形 态和演变特征,把 握 先秦两汉文学的总 体线 索 。 (二)教学内容 重点: 先秦文学的存在形 态 ; 文学产 生的条 件 和背 景 ; 文学和文字 的关系 ; 文学和文化 的关系 。 难 点: 先秦文学和文化 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课堂 教学; 了解)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 态 (课堂 教学; 理解)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课堂教学;掌握) 第四节 文字、文化和文学(讨论;了解) 第二章 上古神话和传说(2 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和演变;理解与神话有关的历史典籍,掌握神话的分类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 重点: 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神话的分类演化。 难点: 上古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的演变。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课堂教学;了解)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民族精神分析(课堂教学;理解)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自学;理解)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发展和演化(课堂教学;掌握) 第三章 《诗经》(6 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产生,熟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成书和编定状况,把握分析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并能背诵一些经典篇章。 (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