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 一 、教 学 目 的 通 过 诵 读 , 感 受 诗 人 感 情 的 起 伏 跌 宕 、腾 踔 跳 跃 , 体 会 诗 人 怀 才 不 遇 的 愤 懑 与 烦 忧 。 二 、教 学 方 法 诵 读 与 感 悟 相 结 合 , 以 读 引 悟 , 以 悟 助 读 。 借 助 歌 曲 、图 画 等 加 深 对 诗 作 的 理 解 与 感悟 。 三 、预 习 要 求 1.根 据 注 释 理 解 诗 作 以 及 诗 中 的 典 故 。 2.查 找 资 料 , 了 解 李 白 的 生 平 。 四 、教 学 结 构 诵 读 诗 —画 读 诗 —品读 诗 —读 唱诗 五、教 学 环节 (一 )诵 读 诗 1.看 CAI 课件, 听读 本诗 。 听出轻重、节奏、感 情 。 2.学 生 自 由 练 读 , 要 求 读 得 正 确 、流利, 读 出节奏、轻重、感情。 3.学 生 齐声朗读 诗歌。 (二)画读 诗 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低)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高)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高)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低) 人生 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低) 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看看像什么? 像山峰, 像波浪 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 1) 诗 的 感 情 基 调 是 什 么 ? 从 哪 句 诗 中 可 以 看 出 来 ? 明 确 : 愁 苦 、 烦 闷 。 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 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忧”中 可 以 看 出 来 。 ( 2) 诗 人为什 么 会烦 、 会忧、 会愁 ? ( 展示诗 的 写作背景) 明 确 : 天宝以 来 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 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的 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 精神苦 闷 。 诗 作的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 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 3) 诗 人的 感 情 有几次变化? 是 怎样变化的 ? 明 确 : 两次。 当诗 人看 到寥阔明 净的 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 壮 美 景色 ,不由得 激 起了酣 饮 高 楼的 豪 情 逸 兴 。 精神不觉 为之一 振 ,烦 恼 为之一 解 ,感 到心情 舒 畅 :“走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