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广州市玉岩中学 刘清岩 一、《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 、“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二、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材分析 作为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化是什么,为整本教材提供了基础性的认识。本单元讲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本认识。 本单元包括两课。学习的时候主要抓住两条主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文化的社会作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第1框题“体会文化”主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概念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第2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本课有三个问题需要把握: 第1个问题: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把握这一文化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