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体会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体会 在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养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3~6 岁是个体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育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然而,很多家长都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使幼儿在进展中出现了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幼儿的用餐、入厕、倾听、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以及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都不尽人意。 为帮助幼儿实现知、情、意的全面和谐进展,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获得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老师和家长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念,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进展的需要和不同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养人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从而来培育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如在活动室内创设关于“水”的墙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用途等,而这个墙饰是可变的、可操作的,老师只是提供了一个主题背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上面丰富各种有关水的内容,如有些幼儿认为可以把雨水储存起来,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更是想到了污水处理,于是老师就和幼儿一起把“水”的主题加以丰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观赏者,而主要成为了一个对话者和引导者。幼儿在与它的“对话”沟通中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题活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验讨论》的教育课题,制定了实验重点、实验目标,并结合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的活动教材,既符合孩子的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尊重孩子个性化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我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活动。带领幼儿给花草树木浇水,教育幼儿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社区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