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学生进展的多学科老师合作下的校本讨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学生进展的多学科老师合作下的校本讨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打开文本图片集 当前,多数学校建立起了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讨论制度,主要是同一学科老师就本学科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重在讨论教材、教法。但对于学生全面进展面临的问题,如厌学问题(不想学)、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学不会)、学生的网瘾问题、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不了)等,一般是靠班主任或心理老师等独自想办法解决,缺少类似学科教研形式的老师集体讨论平台。即便是有部分优秀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经验,但大多属于非常规的个体经验,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 20XX 年初,针对当前中小学老师感到难以解决的个别学生“不想学”的问题,项目组提出了基于学生进展的多学科老师合作的校本讨论模式的设想。该设想是北京师范大学讨论人员引领区县教科研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创设的一种新的校本讨论模式。该模式不同于学校现有常见的学科教研,而是将教同一个学生(或班级)的所有学科老师集中起来,整合讨论力量,发挥教育合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进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模式的初步实施流程如下。 第一,建立校本讨论组织,将教同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科老师召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讨论小组。 第二,选定班级中需要帮助的,主要是“不想学”的学生,作为集体干预的对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基于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理论,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不仅要分析学生的不足,更要分析学生的优点。 第三,针对学生特点,尤其是学生优点,扬长补短,发挥学生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各学科老师各自在教学中采纳同样的措施,发挥老师集体干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合力,保证干预的强度和持续性。 20XX 年 9 月,新模式的实施在北京市密云县 9 所实验校进行。通过对实验老师进行培训、组成讨论团队、确定“不想学”的讨论对象及其问题、老师集体结合需求确定干预策略、集体进行干预活动、集体评价干预效果、集体反思成效和问题、集体改进干预方案或制定新的干预方案,密云县教科所统筹组织9 所实验学校教授同一个班的各学科老师定期(如每两周一次)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形成了基于学生进展的、多学科老师合作的校本讨论模式(具体模式见图 1)。 这种模式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个别学生“不想学”的问题。例如,密云县 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