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多语环境中语言使用的供求特征分析多语环境中语言使用的供求特征分析 张鹏远 摘 要: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语言使用本身为讨论对象,首先在双语模型中讨论影响其需求、供给的因素,进而讨论在多语模型中的适用性及对语言政策的启发。讨论细分了语言需求与供给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发现,由于“语言使用”这一讨论对象的特别性,即供求双方的同一性,其供求影响因素在本质上也存在清楚的一致性,简化了政策讨论的繁杂。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语言;供给;需求;影响因素;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XX.16.093 0 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日,世界各国、各族沟通日益密切,我们的语言环境不再是单一的母语环境,外语学习逐渐成为许多工作者的常态。就语言本身而言,虽平等却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本文希望从语言经济学角度讨论语言使用本身的供求因素,并为语言推广提供经济学的理性根据。 语言经济学中讨论的语言消费是指人们消费语言产品的行为,语言产品包括纯语言产品或服务,语言科技产品和综合语言产品(李艳,20XX),其实不包含单纯的语言沟通。本文以讨论多语环境中语言的不同语言的使用量等问题为目的,所提到的语言消费不仅包含上述语言产品消费,更主要指包含语言学习的语言使用本身,这些都应算作语言产品。 语言的使用不仅是语言的消费也是语言的生产。在一次简单的对话沟通中 ,语言被使用,听可以视为语言产品消费,说可以视为语言产品的生产。把语言使用看作是生产与消费的意义在于,语言使用的量本身意味着语言的延续,进展与繁盛,而减少一种语言的使用,则可能意味着它的逐渐衰落。在这一关系中,供给指人们在不同成本下同意使用该语言的量,需求指在不同成本下人们同意接受使用该语言的量,这当然包括放弃使用其他语言的机会成本。值得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提的是,在本文提出的这一意义下,语言这一商品与其他商品表现出迥然不同之处,即往往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语言的消费与生产常常同时进行又同时结束。 我们首先以最简单的双语环境为例,假设一个地区同时存在使用 A 语言的人群与 B 语言的人群,且只有这两种语言可供选择,则他们都是各自所掌握语言的供给者,也同时是需求者。假设 A 语言是一种相对强势的语言,通常表现为在该地区的使用 A 语言人口数量明显超过 B 语言的使用人口数量,使用 A 语言的人群经济水平高于使用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