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陆近代中外贸易史讨论综述大陆近代中外贸易史讨论综述 摘 要:近代中外贸易史,是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探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及中西关系进展趋势的着眼点,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开放型经济进展的逐步加快,西方新式理论的引入及学术沟通活动的开展,推动了贸易史讨论视角的转变,学者们也纷纷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深化旧有讨论、拓展新的讨论领域。 关键词:近代中国;贸易史;综述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29-0214-02 近代中外贸易史,是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探究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及中西关系进展趋势的着眼点。若解析近代中西矛盾之起,首当其冲者莫过于商业利益之冲突。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有西方学者称贸易战争或商业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是中西贸易体制方枘圆凿,不能相容的必定结果。本文将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近代中外贸易史的讨论作初步梳理和简单的综述。 一、整体性讨论 改革开放前,受到学术氛围的影响,经济史讨论多侧重考察在华外国人投资情况及民族资本主义进展,而对贸易史讨论较薄弱;多注重于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性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反动性,而甚少关注国家间正常经贸关系的进展;多以阶级史观评价相关贸易政策,讨论方法较为单一。改革开放后,对外政策的转型推动了国内外学术沟通的扩大,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介入促使整个经济史学科讨论焕发了生机,讨论方法也开始转变为以多学科交叉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计量讨论与评价。 随着对旧有领域的讨论深化与学术沟通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中西方学者的互动,促使中外贸易史的学术讨论视角逐步向现代化、全球化发生转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方法日趋多样化,讨论领域得以大大拓展,推动了该学科综合性讨论的进展。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进展,1840-1948 年:史实的综合分析》一书中,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从对外贸易与工业化进展的角度,对 1840-1948 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变迁与特点、外贸结构的特性以及同工业进展的相互因果进行了综合性考察分析。本书参考价值很高,并为史料之间的相互佐证提供了可行性。进入 21 世纪来,孙玉琴所编著的《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年出版),以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