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小学时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时期是孩子的品德修养成型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是传播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使命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在此环境下,小学语文作为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德育教育 【 中 图 分 类 号 】 G623.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20XX-3089(20XX)17-0220-02 引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他对于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教材都具有深远教育意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对其三观和人生态度的形成也具有深远意义。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在简单的文字,将道德教育渗透,让学生在猎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的滋养、品行的陶冶呢? 一、教学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诗人作家们喜爱以文载道,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大多蕴含着极强的哲理和教育意义。要让学生们直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含义是很困难的,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自身条件。由于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者表现不同的品行精神。假如将课堂大部分重点放在创作背景上就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讲授创作背景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课下了解,当学生对文章、作者都有了一定了解时,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当时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授《最可爱的人的时候》,让同学们了解了当时的国际战争背景,国家抗战的历史,在上课时通过老师激昂的讲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志愿军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感悟,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深层次的了解作者的高尚精神品质,并从中得到启发,利于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进行。 二、课文解读中渗透德育 小学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他的目的,教材编排过程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对应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来达到德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