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分析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的关注点集中在平台的架构及功能拓展上。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以信息发布、开放存取为主要特点,以学术论文、行业动态、信息资讯为依托,以服务为最高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1]。周骥认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应遵循内容为王、媒体融合、信息集约、读者导向原则。在平台功能上,强调一专多能,数字化出版平台要既具有数据库的资源功能,又具有新闻传播、信息导向功能,要建设成为跨媒体、跨受众、跨终端、跨渠道的超级媒体平台[2]。朱剑在对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产生背景、运作模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六个“超云”子平台的“专域学术在线出版平台”,即投稿组稿平台、专家审稿平台、编辑运营平台、在线出版平台、传播互动平台、学术评价平台[3]。从各位学者的相关思考中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当前的数字出版平台都不甚满意,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想法。未来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应以学术期刊集群的方式,对现行的编辑管理系统、中国学术期刊网、期刊评价等实现整合[4]。依靠先进的技术建设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使期刊、作者成为自主出版的主体[5]。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离不开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亦有多种形式。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云出版”、“全媒体出版”、“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等被纳入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视域之中。技术是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的基础,但技术的问题始终是形而下的细节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理念、思维等形而上问题的解决和确立[6]。受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约束及高校学术期刊的公共产品属性影响,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力量,实现顶层设计[7]。搭建公共数字化出版平台,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8]。通过政府主导、集团战略、期刊整合、统一法律规范等途径推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改革,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集约化、集团化、法律规范化、主体化建设[9]。在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未来需要解决技术标准、文献标准、服务标准、著录标准等细节问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制定数字出版统一标准并明确信息网络传播权[8],健全数字出版版权保护。要实现高校学术期刊进展的规模化、集约化,必须让懂内容、懂需求、懂服务的出版人参加进来,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培育既懂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