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测验分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测验分析 对于第七册第四单元测验的质量分析,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次测验卷比去年的好,因为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基本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这个测验卷上都有。(除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其次,我从我自己教的两个班的正确率最低的题说起。经历过这次测验的老师应该注意到了这个题:填空题 6(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2 分)”这个题的正确率只有42.59(四 2 班)55.56(四 3 班)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填对了。这个问题在老老师那里应该没这么严重,其实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量: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很多线段的长度,再让学生比较哪条最短,学生很容易得出——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线段最短。但是我忽略了这个时候其实学生凭直觉都能得出这个结论,而对于“垂直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没有强调。这个知识点其实又牵涉到了第二单元的直线与线段的区别,但是我们让学生比较若干条线段的长度时,忽略了我们提供给学生去比较的都是线段,而没有再次回顾旧知,也就是直线与线段的区别。所以有不少学生填了“垂直线”。另外,我们也没有让学生多次感知垂直线段和其他线段的区别,学生的感觉就是直直的,直接对着的就是最短的,在表述上也不严谨,对垂直的重要性强调得不够。 还有两个题都和这个知识点密切相关:8(4)量一量,从 A 点到 BC 所在的直线的距离是厘米。四(2)班的正确率是 57.41,四(3)班正确率是 70.37。 这个题试卷上很容易量出是 2 厘米,但是有学生填了 2.3 厘米,这不是由测量不精确而导致填错,而是因为他量的是平行四边形的 AB 边的长。这都是概念不清楚导致的,在此,我需要反思的是:在画垂线这个内容的新授课里我更多强调的是画垂直线,而对于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不够重视。另外,17题:量出 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这个题有两个小题,正确率都只有 80 多一点点,低于 85,失分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学生没有注意到“量出”这两个字,他们都只是画出 A 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而已。这反映出学生审题不细心。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另外还有一个题,也是很值得我注意,需要引起我重视的——14(3),画梯形的高,前面两个都还好,因为前面两个梯形的底边都是水平边,而第三个梯形的底边是垂直的,于是部分学生就在腰上画垂线。四(2)班正确率是 79.63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