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中通胀波折年中通胀波折 魏枫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 月 CPI 同比上涨 2.5%,PPI 同比下降 3%,二者均比 5 月份的同比增速有所提升。物价反弹增加了市场对下半年通胀形势的关注度。加之 6 月以来股市强势上涨,债券持续下跌,也有观点认为,通胀预期一定程度上驱动了短期内股债的切换,背后则是中国经济正在显示出 V 型复苏的势头。 从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等形成通胀的原因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一些会在未来产生通胀的因素。在短期,国内南方的洪涝灾害影响了农产品的供给,应对疫情的经济刺激政策则最终会传导至终端并推动总需求;在中期,新冠病毒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了全球生产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下降,本土化生产提升了部分生产成本,并且等到洪灾过后基建投资势必会加码和赶工。此外,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会转化为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成为资产市场范围内的通胀,也就是资产价格泡沫。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通胀继续走高对债券不利,股票则会受益于再通胀 。但是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复苏的动能来看,现阶段主要还是依赖于各国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形成的外力拉动,经济依靠内生增长动能难以取得目前的复苏成果。因此,当前物价企稳反弹和刺激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假如政策稍有松动,那么刚刚形成的物价企稳反弹苗头有可能会很快被打断。展望下半年,包括中美在内各国刺激政策的力度弱于上半年是目前的主流预期。 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变化看,在本轮债券牛市末期,投资者已经对经济快速复苏有所预期,而在市场转势之后,短债收益率的这一轮快速上升,不仅会制约经济增速恢复的高度,也显示出有投资者已经开始重视下一阶段经济复苏边际减弱的情形。从政策部门的立场换位思考看,多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始终需要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及维护物价和金融稳定之间摇摆。人民银行在二季度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预调微调走在了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前面,假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再次预调微调,则需要注意其对平衡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诉求而向市场发出的信号。 通胀未到忧虑时 从 6 月物价反弹的原因来看,CPI 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南方洪灾对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的生产和供应还是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洪灾过后自然也就会过去,持续最多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属于一次性的冲击。实际上,7 月以来蔬菜价格已经开始下跌。 由于 20XX 年上半年物价涨幅较大,目前 CPI 的翘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