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老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幼儿老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塑造人格个性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兒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幼儿受益终身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巨大的奠基作用。幼儿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品德的养成。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老师道德修养。本文根据幼儿老师道德修养的意义,浅析了老师素养对幼儿道德的潜移默化,同时提出了基于幼儿老师自身道德修养促使其养成良好品德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幼儿老师道德修养;幼儿品德;影响;养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阶段,道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我国幼儿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素养教育中,德育同样也占据着首要位置。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制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进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老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品德的养成,所以对幼儿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儿老师的职业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瞩目的问题。 一、幼儿老师的道德修养 (1)道德修养的主要含义。所谓的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而对于幼儿老师来说,道德修养主要指老师能够主动根据社会的道德标准来改造自身以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 (2)培育幼儿老师道德修养的主要目的。幼儿在入园之后,每天面对的是老师的日常行为,而幼儿有具有极高的模仿性,学前教育阶段内幼儿还处于柯尔伯格道德进展阶段理论的前习俗水平,这一阶段是幼儿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完全表现在外在状态,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老师的道德修养必须不断提高,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品德的形成条件 (1)处于道德优良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幼儿老师是对于幼儿产生影响的主体,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则是幼儿主要的参照对象。幼儿通过和老师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