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江南 地 区 的 开 发》 --- 孙洪波【教学内容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教材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这节课内容多头绪繁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表述是:“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对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因此,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作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得本课的线索更加鲜明、清晰,教学主题更加突出。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以后学习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作好铺垫,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的来龙去脉,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今天南方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历史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引导。2.经过大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生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感性阶段,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引导。3.此前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多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本课以经济史内容为主,学生较为陌生,同时本课高度概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本课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讨论式、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法,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2.通过学习,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