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文化传统:我们会发现国外的名人谈《道德经》,大多基于对老子智慧的崇高敬意以及其对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启迪;我们也希望,这部还不为人所理解的自然科学最高经典,能够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进步,被证实,被阐释,兑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自然规律,重拾国人的文化自信。1、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1724-1804)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丿、o2、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1770〜1831)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3、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彳空冃 55深层”。4、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曾评论《老子》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bull 韦伯(1864—1920)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6、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1929-),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8、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9、德国诗人柯拉邦德 1919 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10、德国人尤利斯噶尔的 1910 年,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