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张宇宙审核人:董宇第 I 卷(选择题,共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3.有学者认为: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4.钱穆曾撰文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 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5.《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6.“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7.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