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形容青衣的美_大青衣林青霞转身依旧美形容青衣的美_大青衣林青霞转身依旧美 某导演拍戏,欲觅女主角,叹:“如今再也找不到像林青霞这种大青衣了。” 刘德华受访,被问哪个女明星最美,答:“林青霞。” 几十年不断推出纯洁玉女的琼瑶说:“没有遇到过第二个可以和青霞媲美的女子。” 香港作家迈克说,林青霞的美是没得商量,广东俗语叫“靓到没人陪”。 导演徐克说,林青霞的美“是可以延伸的”,“可以出色到令你认为反派也吸引人”。 林青霞的闺中好友贾安妮说,大城市里美丽女人何其多,可是青霞的美丽与众不同。怎样不同?影迷诠释:看一眼,让人邪念全无。 她的美丽,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会“险象环生”:那份容貌,那份青春,足够折戗她。然而没有。 因为她是青衣,正旦。青衫凤眼,莲步轻移,甩一甩水袖,背转身去,留一地清韵给看客。 被选作《窗外》女主角,她说,怎么可能 林青霞从影 22 年,拍了 100 部电影。在最初的 7 年里,她完成了其中的 55部――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文艺片,而她,是其中纯洁飘逸的女主人公。 林青霞的处女作,是 1972 年夏天的《窗外》。当时,她 17 岁,高中刚毕业,穿喇叭裤、松糕鞋,刚烫了卷发,常跟女同学相约西门町冰果室,或者一同去裁缝店做衣服。 她在西门町至少碰到过 3 次星探,其中一位叫杨琦的,促成了她拍摄由宋存寿、郁正春导演的《窗外》。最初跟同学一起去试镜,只是想着“演同学甲乙”,得知被选作女主角,她的反应是“怎么可能”。当时她还不满 18 周岁,母亲代她签下了人生第一份电影合约,片酬 1 万元新台币,分 4 次支付。 这个当时不足 100 斤的清瘦女孩儿从此翻开人生的另一篇章。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 世纪 70 年代台湾文艺片是“二林二秦”(注:二林:林青霞、林凤娇;二秦:秦汉、秦祥林)的时代,无论怎样排列组合,只要有林有秦,票房一定有保证。这些片子的社会价值,恐怕是人们一次次陪着男女主人公品味爱情之纯美、之折磨、之凄婉的旅行。它的造梦功能隔了十多年在海峡的另一边再次显现,当时的大学校园里,满是何慕天式 (注:何慕天,秦汉在《几度夕阳红》中的角色) 的长围巾,均出自手工,围巾末端绣着 8 个字:比相思短,比爱情长。 20 世纪 70 年代台湾的电影审查尺度很严,文艺片最安全。于是电影工业如一台复印机,加班加点生产唯美爱情片――情节大同小异,制作近乎粗糙,连化妆师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