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讨论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讨论 ◆摘 要: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具有简短性、精选性、可视化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幼儿的教学工作中,也比较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笔者就幼儿教育工作中微课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课;幼儿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展,且在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微课作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拓展课内知识,从而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在国外的讨论中,20XX 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ose)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要求老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国内的讨论中,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在 20XX 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指出微课从小处入手,重点关注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要素)的设计制作,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载体,并整合了各类辅助性学习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可视化学习环境。简言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老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具有简短性、精选性、可视化等特点。微课的“简短性”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保持高度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精选性”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性的内容;微课的“可视化”可以让学生开展基于视频载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情景化、交互式、体验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品质。 二、幼儿教育阶段的特征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并且,幼儿教育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品质形成的起始阶段,是个体认知和心理进展最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中进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进展阶段理论,学前儿童的思维进展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儿童进行认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