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恶意软件的治理探究 摘要:恶意软件在网上日益猖獗,已经成为继计算机病毒后破坏网络和谐的又一大公害。面对恶意软件的侵扰,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网民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更重要的还需要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只有整个互联网行业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抵制网上的恶意软件。 关键词:恶意软件;病毒产业;行业自律 恶意软件俗称“流氓软件”,它处于合法商业软件和病毒之间的灰色区域 ,既不属于正规的商业软件,也不属于真正的病毒,既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也会给用户带来种种干扰。 1 恶意软件的定义 自 2024 年 11 月 8 日“恶意软件定义”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中国互联网协会共收到 8500 多条反馈意见,将其归纳为 50 条后进行了讨论。经反恶意软件协调工作组讨论确定,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软件可以被认为是恶意软件: (1)强制安装: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软件的行为; (2)难以卸载:指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软件影响、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卸载后仍活动程序的行为; (3)浏览器劫持:指未经用户许可,修改用户浏览器或其他相关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的行为; (4)广告弹出: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的软件弹出广告的行为; (5)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6)恶意卸载: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未经用户许可,或误导、欺骗用户卸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载非恶意软件的行为; (7)恶意捆绑:指在软件中捆绑已被认定为恶意软件的行为; (8)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2 恶意软件日益猖獗的原因 恶意软件的日益猖獗是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除了internet 自身的漏洞为网络入侵者控制和侵袭网络终端用户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原因。 2.1 网络竞争环境无序化 恶意软件是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投机网络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一种手段。当前网络环境竞争的无序化是恶意软件产生的母体,而恶意软件的泛滥更加剧了网络竞争环境的无序化。一般认为,目前国内恶意软件产生和进展大致可以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