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技术附加值竞争力评估方式 一、问题提出 目前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优良指标,以进出口数据法指标如显示性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 , rcA ) 和 竞 争 优 势 指 数(competitiveAdvantage,cA)等为主,但它们的使用隐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假设: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相同,因此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计算和比较可以显示竞争力状况。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同属高技术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例如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中,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附加值,要比电子数据处理及办公设备、通讯设备高得多。假如不结合技术附加值对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可能两个 rcA 和 cA 值都很高的国家,产业内贸易状况是:甲国长期进口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而乙国长期出口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进口低技术含量的电子通讯产品,于是这两国在该产业“量”的国际竞争力相等的情况下,“质”的国际竞争力存在重大差异!近年来,中国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迅猛增长。到 2024 年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微型计算机、手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的产量,分别占全球 60%、50%、48%、80%、85%左右,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15%以上①,不管从出口规模还是出口增长率来看,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都已成为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能否证明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产业已经具有了世界第一的国际竞争力?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该产业已在国际生产中居于最高地位和水平?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即不仅产品附加值高、获利空间大,而且产业关联度高,能大幅促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进展,因此讨论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它还是一个良好的理论检验样本,在融入产业内各贸易品的不同技术附加值之后,可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和“质”进行探究性讨论和对比分析。 二、分析方法与讨论设计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经典的进出口数据评价法及本文选用的指标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释义有michaelporter(1990)、DaleJorgenson(1992,2024)、paulKrugman(1994)、金碚(1996,2024)、任若恩(1996,1998)、赵彦云(1996,2024)、裴长洪等(2024)。本文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