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 护理工作是以“ 疾病” 为中心, 往往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 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对从事维护人类健康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角色期待, 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 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的以“ 疾病” 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 病人” 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化。然而我们的护理队伍多以中专毕业生为主, 对整体护理模式缺乏应有的学习和认识,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工作中常常出现角色失调, 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因此, 成功转变护士角色,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当前护士的首要职责。 一 转变护士角色, 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要求 1.转变护理理念, 增强角色转化的自觉性 护理理念是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传统的护理认识中,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执行医嘱, 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心, 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参加疾病的治疗, 对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缺乏有效的积极刺激, 从而使护理质量大打折扣。在整体护理模式下, 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 更是恢复病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参加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更新护理观念, 自觉转化角色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2. 认识护理叶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医学是” 人学” , 解决的是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传统护理模式中只见病不见人的做法显然违反了医学的初衷, 为宽阔人民群众所诡病, 随着社会的进展, 整体护理模式以对人、对人的健康的关注越来越为宽阔普通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 护理工作的对象也由“ 疾病” 向“ 病人” 转变,面对如此变化, 护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进展, 认识到护理对象的变化, 增强角色转化的主动性, 更好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新要求。 3.认识护理工作范围的延伸, 加强角色转化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区医学的兴起, 护理工作的范围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 大量的护士需要进入家庭、社区, 对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等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要使家庭、社区的护理工作能够卓有成效, 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社会护理范围井不局限于医院, 而是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和社区进行上门护理, 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化, 有效维护病人的健康, 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4.拓宽专业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