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让对话真正发生探究,让对话真正发生 摘 要:在本课例《哪吒闹海》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现、形成和进展的过程。在过程中,学生敢质疑、会发现问题,能互相补充、多角度表达与沟通,体现了探究的自主性、过程性、开放性特征。 关键词:探究;对话;开放 一、案例背景 本课例的课题是《哪吒闹海》,讲的是哪吒三闹东海、打死东海夜叉和三太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学生是刚从二年级上来的,还在低中段的转折与磨合中。要用这节课教学生学习什么呢?想到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这种文体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弥漫着奇妙的色彩。有人说,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神话的一大特点。于是,我决定从这篇课文的文体入手,以《哪吒闹海》为范本教学生学习神话这种文体,感受神话的奇妙。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后,我开始寻找这节课要体现的对话教学的着力点,多方考虑后,发现采纳挑战性话题贯穿全课比较合适,于是带领学生围绕话题“《哪吒闹海》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觉得它奇妙在哪儿呢?”展开了学习。 围绕这个话题启发学生重点从“法宝、法力、人物”这三方面对神话故事的奇妙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二、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我简单地介绍下这个案例: 1.哪吒三闹东海,有三个关键性动作:摆混天绫、扔乾坤圈、抖混天绫,我让学生也做做这三个动作,问道:你们能掀起滔天巨浪吗?你们能打死夜叉吗?你们能喷出一团团火焰吗?学生当然说不能,并发现他们不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没有法宝,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神话中都可以发生。然后从文中找到了描写哪吒两大法宝奇妙的句子,在积极的沟通中,细细体会神话故事中法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宝的奇妙。 2.就这样直接过渡到探究神话故事中法力的奇妙,水到渠成。可见,只要课堂是开放的,话题是吸引学生的,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积极、活跃的,年龄小没关系,他们也会思考,老师和学生不太熟也没关系,课堂会在孩子们的探究中精彩纷呈。他们从文字中揣摩、发现、推策、联想,读出了一系列体现法力奇妙的地方。 3.个人认为,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探究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奇妙这个环节,在探讨过程中,孩子们会尊重同学的观点,会自信地帮同学补充,也会有理有据地反驳同学的看法,如,在探讨哪吒的形象时,孩子们从文中字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