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SARMRA评估与风险偏好管理2019年8月2SARMRA评估以风险为导向,旨在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偿二代”监管体系的核心是以风险为标尺,实现“偿一代”下规模导向向风险导向转变,重视风险管理能力。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简称SARMRA评估)是偿二代监管规则第二支柱的重要内容,2016年监管机关首次组织开展现场评估,截至2018年,累计对184家保险公司开展了评估工作。2017年,监管正式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SARMRA评估制度,细化评估标准,改进评估机制。相关改革方案内容监管机关已于2019年3月正式征求意见。监管先后发布偿二代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框架和征求意见稿。2012至2014年正式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监管组织全行业开展SARMRA自评估。2015年监管首次开展SARMRA现场评估工作;2016年2017至2018年2017年,监管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SARMRA评估制度。截至2018年,监管累计对184家保险公司进行了现场评估。2019年银保监会就《偿二代SARMRA评估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征求意见。3SARMRA评估改革方案以精细化、科学化手段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高效的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根据风险管理需求对公司进行分类,细化评估标准;完善评估结果的确定方法;完善“基础与环境”评价标准,强化风险导向;“目标与工具”评估中,解决风险偏好体系及传导机制,风险管理系统等行业难点问题;完善七大类风险管理能力评估标准。完善评估对象确定机制,调整评估频率;完善评估主体确定机制和评估方式;明确评估原则和流程,统一评估尺度;完善评估结果复核、反馈机制;建立评估整改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建设风险管理专家队伍。完善首席风险官制度,强化履职监督;建立SARMRA评估专家库。开发SARMRA评估监管信息系统。SARMRA评估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旨在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建立高效的评估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和化解能力。4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重在“执行力”,SARMRA评估全面趋向“遵循有效性”评估1.评估标准明显趋严保险业“严监管”背景下,SARMRA评估标准趋严信号明显。从行业看,2018年,寿险公司平均分76.01分,较2016年行业均值下降0.34分。行业对评估得高分预期更为谨慎“严”“变”“活”“高”2.评估重点逐步改变(1)SARMRA评估开展三年来,各主体的制度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和提升,“制度健全性”已初步搭建完成。(2)评估重点逐渐向“遵循有效性”过渡。重在评估保险公司对偿二代的理解和执行,包括风险技术提升、内部流程落地、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3.评估方式更加灵活“逐条比对”与“穿透评估”:与2016年现场评估中采取逐条比对的评估方式不同,2018年,监管评估组更多采用穿透评估法,从全流程角度评估管理手段是否有效。4.评估水平全面提高随着评估经验的持续积累,评估组对监管规则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监管评估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得以全面提升。5风险偏好管理是SARMRA评估的“灵魂”SARMRA评估旨在推动保险公司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并在基础与环境、目标与工具、七大类风险专项管理中均嵌入风险偏好管理要求,并通过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有效嵌入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切实发挥风险防控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基础与环境1.董事会应审批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和容忍度。2.管理层应当按照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风险偏好要求,制定并组织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目标与工具1.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和风险状况,制定风险偏好,确定各类风险的容忍度和风险限额。2.公司应当不断完善风险偏好传导机制,确保将风险偏好体系融入公司经营决策中。七大类风险管理能力1.公司董事会应每年审议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容忍度。2.保险公司应当确定保险风险容忍度和限额。3.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制度。4.公司应根据总体风险偏好和业务特征,确定信用风险限额。SARMRA评估对风险偏好管理要求风险偏好管理是SARMRA评估的核心,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