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改革开放三十 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前,爸爸妈妈在**北山区最偏远落后的一所乡中学教书。那里的中学校舍,一面靠着大青山,一面是成片的稻田; 青砖的围墙外常见老农扛着锄头赤脚走过。那时,我还很小吧,没有什么记忆了,清贫的岁月,只淡淡地留痕——春天的桃花红,冬季的凌霜降; 雨后的彩虹,静夜的蛙鸣。 80 年代初,我上小学时,那一年,妈妈一直在攒钱,说是年底给我们买一台 12 寸的黑白电视机,要 300 多元钱。可是,一直到放寒假,才攒了 100 多元,还差一半多。他们的同事包老师也想买一台电视机,也差了一半的钱。他和爸爸商量,把钱借给他,他们先买,明年,他还钱,我们家买,爸爸妈妈同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意了。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包老师一家在看春节联欢会,阵阵欢声笑语,惹得我和弟弟的心痒痒的,想要上包老师家看电视,可妈妈说,大过年的,不好去别人家。我们无事可做,于是,全家人穿上年初一才穿的新衣,到黑魆魆的操场上转了一圈,然后,上了中学盖在水沟边的厕所一趟(那时的宿舍楼没有带卫生间),又转回操场。后山上“鬼火”若隐若现,(当地人有除夕祭奠的风俗,是香烛之光)我和弟弟瘆得慌,就督促父母回家。我们住的是木板房,上楼时,踏得楼梯“咯吱咯吱”地响。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那个除夕夜,呵气成雾,冷寂如霜,咯吱咯吱的楼梯。我和弟弟无聊至极,躺在床上聊天,弟弟突然说:“姐姐,长大以后,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归你,那台电视机归我。”弟弟从小就比我精明,瞧,已经把还没买的电视机归他名下了。妈妈等不及包老师年底还钱了,一开春,就东拼西凑地借来了钱,买回了我们企盼已久的电视机。那是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台 12 寸的黑白电视机,福日牌,有着火红的外壳。我和弟弟欢天喜地,就连爸爸也一改往日的严肃,坐在电视机旁,托着眼镜,聚精会神地看苏小明唱《军港之夜》。儿时的记忆,如同一把粗心的筛子,筛去的总是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剩下芬芳、美好的片段,全然忘了其间渗透着父母的艰难与辛酸。 转眼六年、七年过去了,爸爸调进了市里的老师进修学校,妈妈到城里的实验小学当老师,我们全家进了城。临走前,爸爸妈妈用了山区上好的木头,打了一当时乡间流行的家俱,还带着那台 12 寸的电视机,住进了进修学校分配的一套老师公寓。住上有卫生间的水泥房,我和弟弟比过年还兴奋,完全看不懂城里人睥睨...